新莆京游戏大厅

新莆京游戏大厅举办化学硕士点2022年学术活动月暨第二届研究生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2-05-09 17:01    浏览次数:
       2022年5月6日-5月7日上午,新莆京游戏大厅举办新莆京游戏大厅化学硕士点2022年学术活动月暨第二届研究生论坛系列学术活动,邀请到华东理工大学张隽佶副教授、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侯旭教授、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霍延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彭谦教授做学术报告。报告由新莆京游戏大厅牛草原教授主持,新莆京游戏大厅部分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张隽佶副教授作了题为《光致变色功能染料及生物应用研究》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可见光光致变色分子构建、光致变色染料生物应用等方面开展。张隽佶团队关注产业和学术业共同关心的方向,通过解决传统方案中稳定性差、开发风险高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策略和思路:(1)创新提出“三线态敏化”光致变色新机制,实现染料可见光激发与光控性能的协同提升;(2)发展“砌块化”分子设计方法,实现可见光光致变色染料的高效构筑与制备;(3)构建超分辨成像“光控探针”,探索光致变色染朴生物新应用。
       侯旭教授用科教频道《人物故事》的短片简单的介绍了自己以及其带领的团队的主要工作,向同学们介绍了仿生膜材料与智能膜技术。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以技术需求、研究背景、设计思路和应用研究的逻辑顺序向同学们详细展示了“仿生液体门控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层层累进的完整过程。他强调仿生材料学在设计合成具备特定功能的新材料的意义和前景,以多尺度系统地研究微/纳尺度孔道和门控液体化学组成对输运流体和门控性能的影响,将推动仿生孔道在智能薄膜、多相分离、海水淡化领域的实际应用。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副院长霍延平教授做题为《芳基酮类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与器件研究》的报告,他首先简单介绍了OLED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并对目前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聚焦D-A型二芳基酮类TADF材料研究现状,设计了系列含羰基的芳杂环受体,再进一步连接不同电子给体,获得了不同色光和效率滚降极低的TADF材料。同时基于手性微扰的设计理念,设计并合成了基于手性单元联萘酚和受体单元二苯甲酮以及蒽醌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制作了CP-TADF器件,研究工作为手性发光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大学彭谦教授带来了题为《分子聚集体激发态与发光机制的理论研究》的报告,他介绍一种普适的有机分子激发态过程的速率理论及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阐明新型有机聚集体的发光机制,例如聚集诱导荧光、聚集诱导热激活延迟荧光、纯有机室温磷光等。同时,基于发光机制,建立有机材料分子结构-性能关系,提出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发光材料分子的设计策略。
各场报告生动有趣,内容通俗易懂,师生都受益匪浅。报告结束还进行了解疑答惑环节。

报告专家简介
       张隽佶,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功能染料及生物应用相关研究。
       侯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仿生多尺度孔道课题组组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仿生微/纳尺度多孔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十余年,在仿生液体门控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原创研究成果。
       霍延平,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科研及生化检测用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有机发光OLED材料和锂电池用电解液添加剂的开发等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果,为相关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
       彭谦,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发展复杂分子体系的激发态发光过程的理论计算方法,揭示有机分子聚集体发光机理,建立理论模型与实验观测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多尺度描述分子发光过程的新方式,结合人工智能与分子设计原则筛选与设计优良性能的有机光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