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传君教授以有机化学中大家所熟知的酰基化反应作为报告的切入点,首先介绍了F-C酰基化和Vilsmeier反应等经典的酰基化反应方法,在此基础上宋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发出了在温和条件下以苯甲酸作为酰基化试剂的新方法。随后,宋教授将其所开发的酰基化新方法应用在咔唑类天然产物(Clausenaline D、Lansine F、Claulansine M、Indizoline等)、Bruceolline E、Roseophilin、(±)-Taiwaniquinol B、(+)-Aspidospermidine以及Tanshinone ⅡA类似物等多种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当中,将多个经典的有机反应串联实现了上述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此外,宋教授在核苷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参与完成了我国首个抗新冠药物阿兹夫定的开发等工作。
会后,宋传君教授与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且详细地解答。
报告人简介:
宋传君,教授,博导。2005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卡迪夫(Cardiff)大学,2005.10月-2008年10月,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博士后,2008年11月加入郑州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现为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绿色催化中心副主任、平原实验室(郑州大学)执行主任、郑州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化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独立参加工作以来,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77篇,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俄罗斯专利1项,参与编写专著2部、章节3个。主持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项目1门,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1项,参与编写本科生全英教材1部(“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郑州市青年科技奖”各1项,并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等。